筆電跟誰買真的是有差的,散熱加強和優化調整是關鍵
購買了之後的差距是更大的,因為後續的服務能力,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這些年我們證明了很多事,包含6年多年我們成功開發出免保護施作液金
後面華碩和許多品牌才跟上嘗試使用液金,HP因為發現會結晶停用
LENOVO減少使用的機種,ACER在今年才開始導入液金
華碩已經用4年了,但是還是不面對承認結晶的問題,敷衍應付
這2年開始應用高階的相變導熱片,我們也已經分享給大家了
液金不論任何一個品牌,都是要有良好的服務能力,才能有好的效果
其實使用散熱膏或是相變片也都是一樣的,只是耐久度不一樣而已

其實7950/7983這些高階的相變散熱片,也不是隨便處理效果都一樣的
相變磨合期只有一次,沒有處理好,效果就是會比較差
在台灣我相信應該只有我這邊是已經準備好,且能夠比原廠更好的處理品質
過去的產品熱密度是比目前低很多倍的,我們最說明關鍵是厚度
到現在都還一堆人只看導熱系數,導熱系數有影響但是厚度影響更大
散熱膏的耐久度,相變片的磨合,真正的關鍵是甚麼,我想大部份的人並不知道
其實跟液金的效果,都是浸潤效果的關係,散熱膏乾掉是矽油或是替代材料
讓散熱膏跟晶片和散熱器的浸潤變差效果就變差了,事實上矽油導熱系數很低
液金其實不容易跟晶片和散熱器金屬接觸面有良好的浸潤,要有良好的施作處理方式
相變片其實並不是一直在那邊熱了就融的產品,良好的相變磨合是重要的
基本上只有相變磨合期是會融的,之後就幾乎是不融化的狀態了
相變磨合期會讓相變片和晶片還有散熱器接觸面產生浸潤
固化之後這樣的效果不會解除,類似焊接讓分子鍵相聯
讓熱傳導是在非常良好的狀況下進行,拆開就會破壞掉
後續的處理一定要把舊的清乾淨(已經不會融了)在處理新的
當然良好的相變磨合處理是必要的

不論是液金或是相變片,都是為了處理更高熱密度的晶片
當然更高導熱系數的散熱膏也是一樣的,只是很難處理到夠薄
這個部份胖哥我這邊當然也已經有準備,教育訓練也都已經做了
一台筆電要能夠讓使用體驗能夠延續原廠的狀態,這些只是最基本的
散熱片也會氧化,降低熱交換的效率,這部份是不好處理的
灰塵累積會影響散熱的效果,是相對容易處理的,散熱膏也是一樣
不論是處理灰塵或是更換散熱膏,處理的品質都是有差異的

散熱器的灰塵清除,目前包含原廠很多都是逆吹除塵在處理
是能夠清除大部份卡在散熱片上面的灰塵,但是灰塵容易卡在風扇葉片
還有大部份糾結成團的灰塵還是在筆電內部,因為沒有拆機
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很不好的,要確認是否被逆吹除塵是很容易的
拆機看一下風扇葉片有沒有卡灰塵,筆電內部有沒有成團的灰塵
筆電正常運作,成團的灰塵只會在散熱片出風口累積,別的地方有
就一定是被無拆機的處理逆吹除塵,就算這些都沒有,也不一定不是逆吹除塵
可能只是拆了背蓋的逆吹除塵,沒有拆散熱器,沒有將風扇和散熱器分離
這樣就不可能用刷子將散熱片口刷一刷,沾黏在上面的灰塵,吹不乾淨的
沒有拆散熱器就不會更換散熱膏,這樣基本上就是做半套而已
如果原廠是使用相變片的,那麼不會處理真的不拆還比較好一些
但是那就沒有辦法把清潔保養給完整處理好了

筆電購買的時候有沒有散熱加強和優化調整處理
是確定有明顯差距的,13代的處理器INTEL原廠優化了電壓
35/45/55/65W的效能提升都有30%的上升幅度,之前世代的電壓優化
很多也都可以有15%左右的效能提升幅度,差距就是那麼大
散熱加強處理,能夠讓原本玩遊戲撞溫度牆,變成溫度只有7X度C
這樣對機器是很棒的,當然也會讓遊戲體驗更好,風扇聲音降低

購買之後的使用期間,大部份的人都認為越用越慢是正常的
但是晶片老化到有感的效能降低至少要20年以上,跟本還沒有用那麼久阿
關鍵就是在有沒有良好的維護保養處理,如果在加上優化調整或是散熱加強
就算是用了一段時間的筆電,還是可以比你剛買的時候有更好的效能和散熱的
這些都是做的到的,但是大部份的店家過了那麼久了就是不學不長進
用話術騙大家,筆電這樣都是正常的,甚至現在新機就會過熱狀溫度牆
GT77是當今散熱最好的一台筆電,但是新機還是會有撞溫度牆的問題
能不能夠解決,看實測是非常明確的,學不學做不做而已
97度C的高溫直接降到78度C的良好運作溫度,就是做的到的事實

下一代筆電更詳細的資訊出來了,價格並不高,世代躍升很大,目前真的不建議買新機
下一代的機器已經開始在生產了,世代躍升的幅度非常的大
基本上當前的堆料機將會面臨非常大的價值剪損,這一次的幅度可能比9系列轉10系列更大
當年原本一台12萬多的980(桌面版200W),在10系列推出不久之後價格瞬崩
印象中下殺到7萬以內,短時間內的價值簡損就是超過5萬元
這一次的CPU進步更大,還有DRAM的進步,顯示卡進步也更大
過去搭配200W的980桌機版本的筆電,都是散熱優良的旗艦機種
現在那些薄刑堆料機,就是有規格沒有效能的產品,在對面新世代
會有更嚴重更大的價格減損的風險,建議真的要多想想都了解一下
在台灣我是目前唯一將這些事實講出來分享給大家的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