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筆電做出來,運作的效能參數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
這邊先給大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正確觀念:
CPU的時脈運作的比較高,通常會有比較好的使用體驗
同運作功耗的CPU,核心數量較多會有比較高的效能跑分
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觀念,因為筆電的用途很多種
並不是都是跑分比較高會比較好,使用體驗才是更重要的

輕薄的筆電,基本上散熱設計本身就容易受限制
搭配核心數量較少,但是能夠讓運作時脈拉高的CPU會比較好
因為散熱能力的先天限制,就不是拿來運作高功耗高效能的機器
通常i5的P版處理器,核心數量少一些,基本28W的運作功耗
會比那些H45甚至H55的產品要能夠給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
只是很多中高階的產品如果這樣配,消費者會覺得都花那麼多前了
買個i5的低規處理器,會覺得錢花的不值得,這就是消費者觀念自己設定的雷

過去華碩有筆電搭配了高階的i9處理器結果會被壓到只能跑25w
在國際上已經被懂筆電的當笑柄很久了,現在還是推出z13搭配12900H
是廠商或是品牌的問題嗎,經過我的分析和了解發現並不是
因為這樣的高規格輕薄產品對消費者是有吸引力的
這些花的起錢的消費者,大多也沒有甚麼特別高的效能需求
但是他們會想要買當代高規格高階的產品,簡單講就是買爽的
但是必非所有的消費者買這樣的產品都是買爽的
還是有看到規格去買的,那就中雷了,因為跟本就是滿足那些買爽的公子哥的產品
你要有應該有的效能,就是應該要避開這樣的產品,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沒有足夠的散熱,那來該有的效能呢,且12900H是H45的處理器
基本功耗只有45W,滿速睿頻功耗甚至會高到超過150W
那些厚機很多都沒有辦法讓這個CPU有多長的時間跑滿速
看CPU型號來考慮效能的選擇,已經不是一個良好的選擇方式了

華碩的Z13如果是搭配這一個CPU,使用體驗應該可以提升非常的多
因為這樣的搭配才是良好的,不會有過或是不及的問題
看到一些Z13的使用者所分享出來的狀況,基本上就是被華碩限縮到運作功耗
但是可能跟INTEL給的運作機製有一些狀況,經常會讓時脈掉到400MHZ
在過去很多高效能的處理器會把最低時脈定在800或是1100MHZ
目的是不要讓效能掉的太低,現在是為了電池使用時間將最低的降到了400MHZ
當然這樣的運作時脈,使用體驗相對就會比較差了
1240P的核心規模比較小,在這樣的機器是能夠有更快速的睿頻拉時脈
只是大部份的人如果看到這樣的規格會去嫌棄,不會知道是好用的搭配

目前12代的許多高效能筆電,已經將CPU的效能跑分測試完全解鎖了
就是讓你跑CPU測試的時候,讓串燒的散熱器全力支持CPU效能釋放
然後撞到溫度牆也是讓機器能夠盡量死命的撐,讓跑分能夠有更漂亮的表現
這樣的運作參數軔體設定,事實上會對許多遊戲應用不太好
一般來說開啟遊戲會是CPU先運作,將遊戲引擎架構起來,填圖的時候顯示卡才會參與進來
這樣的運作設定,很容易讓CPU在遊戲開啟的時候跑高功耗高效能運作
當然相對應的也就是會面臨到很高的運作溫度,然後顯示卡填圖運作之後
主要運作功耗就會交給顯示卡了,許多筆電的CPU功耗會降到45W左右運動
這樣CPU的溫度應該是要降下來才對,但是因為大部份的筆電是串燒的散熱設計
所以散熱器的部份往往是會負擔更高的運作功耗,所以CPU的溫度跟本降不下來
這就是許多筆電玩遊戲會讓CPU貼著溫度牆在跑的關鍵,要解決也並不困難
讓筆電的遊戲運作參數更合理一些,讓CPU的熱傳瓶頸或得有效的改善

現在的筆電大部份都是串燒散熱設計,不同的應用方式,應該要有不同的參數設定
但是原廠不可能去了解每一個人的使用方式,因此任何一台筆電的使用者
都有針對你的使用需求去處理優化調整的更好可能,甚至是解決熱傳瓶頸讓散熱更好
處理散熱加強讓散熱表現的更優,這些都是有辦法讓筆電更好用的方式
當然不論是怎麼樣的使用方式,有使用到效能,就會讓風扇高轉,就會積灰塵
就是需要清潔保養,原廠的散熱膏目前已經用的很好了,外面的店家用的大多更差
所以給一般不夠用心的店家處理筆電,往往效果都是會越來越差了

懂電腦的就知道,電腦是有很多參數可以調整的
筆電一般在BIOS內不會開放讓一般人自己調整,但是有足夠的專業還有能處理的
所以能夠處理的一定比沒有辦法處理的更專業,也更應該值得你的信任
因為你總不會選擇去相信跟本不會的人吧,這應該是最基本的邏輯
特別輕薄的筆電,不要去相信能夠有多好的效能
華碩者個品牌,這幾年做了很多這樣的機器,如在台灣熱賣的G14
相同的規格,最低的效能,事實上那樣的效能發揮並不一定要配那麼高的規格
當然他們的行銷和網軍運作是相當成功的,把大部份的消費者耍的很成功
反正他們也知道,大部份的消費者跟本用不到那麼高的效能
很多人的用途都挺一般的,都是跟風買,買爽的為主

其實每一台筆電如果經過了良好的優化調整+散熱加強都能好用很多
不論是效能的發揮,運作的溫度和使用的體驗,原廠叫條校
事實上這些年我們也都用了許多品牌的原廠機器處理好之後分享成果
各個筆電世代的滿速效能我們都有透過實測分享給大家,那是一個參考的基準
有了參考地基準就能夠做比較客觀的比較和了解
但是現在的許多品牌,就是跟上了我們處理後的跑分成果
但是溫度確是非常的不理想,甚至將溫度牆由95度C拉高到了100度C
這些都是事實,過去原廠做不到我們的發表成果,現在許多品牌做的過頭了
讓許多筆電真的在非常極限的狀態下運作,我們過去從來沒有這樣做的
那些說我們是極限超頻的人,只是他們不懂不會做不到,這樣而已
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的,過去我們是用專業處理到能夠良好運作
不到90度C讓各個筆電世代的CPU能夠有滿速效能的發揮,現在很多品牌還做不到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