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應用方式,對睿頻的要求是會有不同的睿頻能力和睿頻運作時間
一般CPU的TDP功耗是指CPU高負載運作基頻時脈需要的運作功耗
這是i7-11800H的CPU資訊,我們可以看到45W的TDP,基頻是2.3GHz如果是35W的TDP那麼基頻運作時脈就只有剩下1.9GHz了
最大超頻能力4.6G就是睿頻最大運作時脈(一般是指單核心的睿頻能力)
一個CPU在這個最大睿頻時脈內的運作,都是被允許的,只要溫度能夠控制好
就可以透過睿頻升速來增加效能的輸出,當然代價肯定是有的,那就是運作功耗會拉高
桌機的CPUi7-11700的TDP是65W,基礎頻率只有2.5GHz
如果滿速睿頻運作,CPU的功耗會超過200W,原廠的散熱器當然壓不住
甚至很多塔扇都沒有辦法壓的了這個處理器的滿速長時間運作
但是還是有非常多的電腦,搭配了原廠的散熱器在使用,使用體驗也都還不錯
那是因為使用者需要的睿頻運作狀況,有可能負載並不高(文書或是網頁)
也有可能需要的睿頻時間很短,如PS修一張相片的操作(只要1-2秒就好了)
負載低的睿頻功耗不會需要太高的睿頻運作功耗,發熱量自己也就不大
短時間的CPU睿頻高功耗,也還沒有讓散熱器溫度過高,自然也能處理
一般人會比較需要高負載和長時間的睿頻運作,就是專業用途和遊戲為主
渲染跑圖,影片編輯泡個效和轉檔等等的應用,或是較吃CPU效能的遊戲
最多人有高負載和長時間的睿頻運作,應該就是遊戲了,且這是桌機的強項
因為桌機的CPU散熱通常是獨立的,甚至還有很多玩家會用到大型水冷
200多W的CPU運作功耗,對很多水冷電腦來說是日常的運作而已
如果是筆電的部份,很多高階電競筆電連TDP的45W都跑不到
11代(含)之前的GPU睿頻運作,甚至會內扣CPU的TDP功耗25W,CPU剩下20W可跑
就算到了12代還是會有不少筆電是會有內扣CPU的TDP運作功耗的,目前看到最低報留30W
能夠扛下GPU睿頻滿速+45W CPU的TDP機種都不多
所以很多人都說筆電的遊戲體驗就是會比桌機的體驗要差,這是事實
在加上獨顯直聯的I/O資訊耗用的影響,筆電的體驗跟桌機比差距會更大
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酷優化一直都在努力筆電的優化調整+散熱加強
這些年甚至大部份的筆電品牌廠商,在電競遊戲的產品方面
多少都有學習我們處理的方向,來讓筆電在整體效能的表現上面有更好的表現
只是現在越來越少使用者看的懂實測圖和專業處理的價值了
過去我們就一直都有能力將多款筆電做到45W+滿速GPU睿頻功耗運作
在12代的微星GP以上的產品,也證明這是可以做的到的
酷優化目前在捷元的15H,不是只有做到優化調整+散熱加強處理而已
而是全面的重新定義了這一台筆電,將4個運作模式處理不同的優化
讓你可以有最棒的使用可能,對比那個許德龍,用i7的版本(散熱好很多)
R20跑分效能只有3550分,甚至比我們的遊戲擋位的i5效能更低
更不用說全效能適放的表現了,他跟本就不夠了解這款筆電產品
原廠的實測表現也肯定是沒有那麼差的,不了解讓他的測試那麼差
筆電的溫度一直都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
網路上那些論壇流傳了一種99%大法,將CPU的運作限制在99%
其實這個方式是限制了TDP運作效能的99%,基本上就是自宮把睿頻功能關掉
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可笑且不建議的,因為這樣一些低負載的應用
都沒有辦法跑到更高的睿頻時脈了,過去很多人覺得差距不大被片去應用
應該是玩遊戲的差異不大,只有載入遊戲的時間變長了
這是因為大部份的筆電在顯示卡睿頻功耗下,CPU連TDP的功耗都跑不到
所以你這樣用覺得沒有甚麼差,其實對很多應用是差距很大的
所以我會說是自宮的方式在處理,其實跟本不需要這樣做
大部份電競筆電為了要跑分漂亮,都會給相對激進的運作功耗
所以CPU很容易就會飆高溫,只要處理合理的限縮,就能夠有良好的使用體驗了
當然溫度也就不會飆上去了,如遊戲應用,原本CPU就會被限下去
在遊戲載入的初期我們可以將功耗限縮到55-65W,這個功耗通常不會飆溫度
但是可以有比99%限縮高了不少的睿頻效能,可以讓遊戲載入更順暢
當然一般的使用也就能夠發揮相當好的睿頻升速效果,讓使用體驗提升
PL1的運作功耗,在顯示卡使用率拉升之後就一定會被EC限縮下去了
你可以看你遊戲的類型和需求,將PL1設定在30-45W,超過45W也沒有用
這樣就能夠讓筆電有更棒的使用體驗了,基本的優化調整就是那麼簡單
微星的電競筆電因為有底層BIOS可以調整設定,是最容易處理的品牌
筆電的優化調整,OFFSET的部份,更是能夠讓35W的運作功耗就可能有45W的效能
對於讓筆電的使用體驗提升和整體電競筆電的遊戲體驗提升都是很有幫助的
CPU的運作功耗優化調整,更是避免過熱撞溫度牆的有效方式
且可以保留睿頻運作提高效能和使用體驗的可能,是比99%限縮好很多的方案
液金的部份酷優化是領先整個資訊業界,當然也包含那些國際大廠
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做到免保護的物理層級的專業施作處理能力
15H的優化處理成果,大家可以去跟許德龍開箱的做比較,散熱設計是比較差的
但是我們用i5-11400H遠遠贏過他開箱的i7-11800H,專業的價值應該很明顯
我們能夠做到i7-12700H全睿頻效能有良好的長時間運作能力
專業還是相信做的到有實測圖的比較好(當然實測圖要帶詳細資訊)
新版的G14的6900HS的跑分是真的,但是不是35W運作功耗跑的
就了解有可能是80W的運作功耗,如果是這樣的功耗那麼對比就是1.14輩的能效比而已了
且12900HK如果一樣跑80W的功耗,差距可能還會拉的更近甚至反超能效比
實測沒有帶上詳細資訊真的就是很不OK的,AMD原廠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