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真香已經喊了很多年了,過去和現在很多人都只是在跟著喊
其實跟本沒有真正的了解,在1年多前我們就有講過了
AMD的ZEN3架構推出對比ZEN2已經加大了L3快取的容量
但是在筆電的部份因為L3相對比桌機小很多
所以遊戲體驗被而被製程和架構都落後的INTEL給超越
桌機的部份當然也是一樣的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再把L3增加
當然大幅增加DRAM的通道頻寬也是一個方式

"AMD Ryzen 7 5800X3D -只有一種V-Cache選項,但卻是最適合遊戲玩家的Ryzen晶片"
AMD幫我們證實了我們的看法是對的,他們也推出了3D堆疊的產品
AMD Ryzen 7 5800X3D ,原本32MB的L3在堆上64MB將L3放大3倍
在這之前我們就有提到這樣堆L3的應用,在散熱上面會更容易遇到瓶頸
"由於功率和熱限制,他們不得不放棄時脈速度,這解釋了為什麼CPU時脈較低,但更重要的是對於遊戲玩家來說V-Cache的好處超過了頻率"
這部份AMD也幫我們證明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

不論任何一個行業的專業都是要長時間學習才有辦法建立的
電腦這個部份我已經參與了30多年了,很早期就玩過了水冷和油冷的超頻靜音運作
我指的是水浸(要去離子水)和油浸式,在CPU大部份都還沒有上蓋的年代
我就已經開始嘗試使用鎵金屬為主原料的散熱膏材料,來處理散熱加強了
在當時全世界還沒有在賣液金散熱膏呢,過去的這些經驗就是現在專業的基礎
4年多前我們開發出物理層級的免保護液金散熱加強處理施作技術
並開始大量提供給我們的筆電客戶使用,其間的奈久度結晶問題我們也處理改善了
許多國際大廠也有看到我們的處理成果,很多年筆電的CPU世界跑分記錄都是我們創的
這樣的成果和時間的證明,在加上現在各大筆電廠都開始導入應用了
只是他們都還是停留在保護施作的處理方式,還沒有能跟上我們的品牌
時間點可以很明確的證明我們講的是真實的,並不是在用原廠做的蹭熱度
那是無能做不到的人才需要那樣做的"蹭熱度"
這些年優化調整和散熱加強的導入,所有原廠幾乎都是在我們之後
時間是最好的證明,我們是用專業領先所有原廠的

我們非常歡迎同業如果有能力可以來比較競爭
不要為了商業利益就在那邊抹黑重傷,連為基本的本職學能都可以黑
那一個行業的本職學能是不重要的,特別是科技產業中的電腦行業
現在的網路時代,走到了網軍操弄不分是非黑白,真的是很不好
原廠都已經跟我們的腳步在走在學習進步了
網軍操弄顛倒是非能夠運作多久呢,早晚會被看破手腳的
真正做的到的還是會有機會的,至少我們努力到現在還沒有被打敗
微星今天在西門町那邊舉辦新品發表會,確定了高階GE會開始導入液金散熱加強
他們使用的是相變的片狀液金(常溫固態),58度以上會變成液態的產品
其實我們已經使用更棒效果的液金服務提供給我們的客戶4年多了
不用等到12代的高階GE,包含GP/GS/GL/GF甚至文書機都可以用液金散熱加強

現在不用等到12代,你也不用花大錢買最高階的GE,我們就能給你更棒的體驗
透過優化調整和散熱加強處理,實現RTX3070全時140W睿頻不降速
大部份RTX3080都被電假的,不是那種跑分的表現,因為大部份玩遊戲睿頻跟本跑不上去
基本上全時睿頻的140W版本RTX3070,對比RTX3080也要125W左右才能打平了
沒有睿頻提升功耗的版本,就算是技嘉的15P YD的RTX3080也只有115W(115+15W)
也就是說微星的這一台GP76是台灣同價格帶遊戲體驗最棒的一台(當然要有酷優化)
目前原廠搭配的SSD也是用市場上面頂規的980pro或是sn850,體驗登頂

目前這一台市價已經是64900元了,我們之前優惠價的時候有多拉了幾台
提供給遊戲玩家購買體驗我們酷優化真正的專業服務,130W的RTX3080
遊戲體驗基本我們可以處理優化調整,溫度控制更好,CPU功耗需求降低
更容易有良好的遊戲體驗,至少不會是丟臉的RTX3080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