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的人,可能會認為效能越高使用體驗就越好
其實這樣的關念並不是正確的,影響使用體驗通常是等待時間
開網頁點下去要等,就是覺得使用起來不順,使用體驗就不會好
看影片,如果畫面會延遲卡頓,使用體驗當然也不會好
只要使用體驗,是讓使用者降低能夠感受到的等待時間,就是會有更好的體驗
CPU的效能,通常核心數量越多,效能就會越高
一般人都會認為,效能越高,處理的速度就越快,等待的時間就會越短
這樣的觀念,其實並不是完全正確的,甚至在一些條件限制下會不成立的
酷優化來跟大家說明一下,電腦的使用體驗除了效能之外還有延遲
電腦是一個只認識0和1的機器,有非常快的處理速度,由硬體搭配系統和軟體運作
目前的處理器在一般的使用,都有非常快的處理速度了
一般的文書處理/上網和看影片,真正影響使用體驗的是延遲而不是效能
因為CPU的真實處理所需要的時間,大多非常的低
主要的影響是DRAM/硬碟甚至是網路速度和品質
DRAM如果不夠使用到虛擬記憶體,會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和延遲
硬碟的部份,如果是傳統硬碟,有不連續的檔案需要讀取,會有非常高的延遲
等待硬碟讀取頭移動和定位,甚至是讀取存取位置的搜尋時間
可能都會是該應用CPU運算時間的很多倍,因此在一般的使用體驗
各種相關原件的存取延遲,對使用體驗的影響將會遠遠高過CPU的效能影響
一台電腦要有好的使用體驗,DRAM一定要夠用,速度越高延遲越低當然就更好
在DRAM足夠的狀況下,SSD的使用更是使用體驗的關鍵,沒有SSD一般使用體驗不會好
因為傳統硬碟的延遲真的太高了,幾乎就是一直在等硬碟的I/O存取
CPU的效能越高,運算的速度就越快,這肯定是對的
但是很多軟體或是遊戲,不一定支援那麼多的硬體核心
用不到,不支援,或是優化處理不好的各種狀況,都有可能影響使用體驗
測試軟體跑出來的效能,跟你使用的軟體能用到的效能可能不一樣
如OFFICE軟體,到目前為止最高就是支援到4核心的CPU而已
ADOBE的軟體在8核心以上的處理器對應和優化大多也不好
大部份的電腦遊戲6核心是最高的支援實體核心數量
效能是給真正用的到的使用者,才有辦法提升使用體驗
那麼怎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用的到更高效能的人呢
有那些人是需要更多核心的效能,那些人是需要單/雙核的效能為主
其實多核心效能的使用需求是很容易抓出來和了解的
你的使用軟體和方式找一台電腦測試一下,能夠明確看到多個核心高負載運作一段時間
那就是會用到多核心的應用方式,也就是說經常會遇到需要等待CPU處理的使用方式
更多的核心數量提供更高的效能,就是可以減少等待的時間
也就是需要等待電腦的使用方式,你就是會有更高效能的需求
當然是更多核心是能夠有效的縮短等待的時間才能算的
玩遊戲的FPS張數,影響更大的應該是GPU顯示卡
看起來公平的比較,其實有相當多可以討論的盲點
玩3D甚至是光追遊戲,在有限預算下,顯示卡的投資往往比CPU有效
在我們了解了,降低等待的時間就能夠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更高的效能是要能夠讓等待的時間縮短才有意義
我們就能夠選擇在自己的使用方式下最適合的電腦產品了
酷優化團隊多年的優化處理專業和筆電目前會發展成串燒散熱為主
也都是為了配合使用者體驗的提升,下面我們來跟大家說明
所有的使用體驗,都會跟CPU能夠運作的時脈(速度)正相關
但是大部份的使用方式並不需要也不支援太多的CPU核心數量
所以不論是INTEL或是AMD都不會給入門款的CPU太高的運作時脈
就算是AMD不鎖頻,其實也都有在載板上面動手腳
不會讓你可以超到多高的,雖然現在的製程應該都能上到更高的時脈
這是因為高階的產品,應該要給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
但是大部份的使用方式,並不需要多核心的運作效能
看到這邊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那麼是不是沒有專業用途或是玩遊戲
就不需要購買多核心的高階CPU了呢,其實也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電腦現在大多是多工使用的方式了,手遊的興起
很多人會用電腦掛機,那就是一種需要多核心效能的應用方式
且在你需要掛機的效能之外,還希望電腦能給你一般使用足夠的效能和良好的體驗
這樣就一定是要高階的多核心產品才有辦法滿足這樣的使用需求了
當然你如果是一般的文書/商務/影片/上網(多瀏覽器超多分頁應用是需要多核心高效能)
那麼你是不需要購買核心數量更多的CPU,更高的運作時脈才是更好的
當然CPU廠商一定是知道這些道理的,所以他們通常核心數量越高的產品
也會給你更高的單核心或是少數核心能夠上更高的時脈
讓一般的使用體驗還是會比低階入門產品要來的好,這幾乎是商業考量的結果
在了解了上面的說明之後,就可以讓大家知道筆電的使用體驗是更特別的了
筆電跟桌機不一樣,桌機你要讓CPU跑全速運作
你可以更換塔扇甚至是水冷,讓CPU跑到滿速甚至是超頻使用
但是在筆電方面就不一樣了,CPU的供電和散熱都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
目前大部份的筆電,幾乎沒有一台是能夠讓CPU長時間滿速運作的
就算是單獨只有CPU在運作的串燒散熱設計的筆電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去年5月創下了I7-10875H的R20跑分紀錄4560分到現在半年多了,還沒有人能夠破的了的原因
甚至很多供電設計不足的筆電,連短時間甚至是一個瞬間
都沒有辦法跑出該CPU的滿速運作效能
因為筆電是攜帶型的產品,體積和重量都有要求
電供的大小和主機板的設計,都會配合市場產品的定位
能夠短時間讓單獨CPU運作的時候有滿速的效能運作能力,已經算是好的了
這2張圖表過去我們已經貼過很多次了,因為很多的說明都很好用
所以我們還是貼出來給大家參考,也方便我們的講解和說明
這2個CPU,大家都知道i7-10875H是8C16T的產品,效能比較高
在沒有降壓的時候45W就能跑2824分的效能輸出
i7-10750H在45W只有2573分的效能表現,就算是優化調降90mV
也只有2746分的效能輸出還是比i7-10875H沒有降壓的45W要低
但是i7-10750H在沒有降壓的時候45W跑R20大約可以跑2.6-2.7G的運作時脈
i7-10875H在沒有降壓的時候45W跑R20大約可以跑2.3-2.4G的運作時脈
在大多數遊戲的體驗同樣運作功耗下i7-10750H,通常可以有較高的運作時脈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我們會說,i7-10750H的遊戲使用體驗可以更好
在優化調降90mV之後,i7-10750H在45W跑R20大約可以跑3.1-3.2G的運作時脈
這樣的差距是可以反應在大部份的使用方式上面的
也就是可以真實的改善提升使用體驗的感受
45W是一般標準電壓筆電,長時間運作的一個散熱標準
如果我們透過散熱加強處理,讓CPU和CPU的供電散熱獲得良好的解決
將運作功耗拉高到75W,一樣優化電壓調降90mV
i7-10750H在75W跑R20大約可以跑4G以上的運作時脈
這樣的使用體驗就是可以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的
當然是要在用的到這些提升的效能為前題
AMD的翻身是因為效能的追趕和超越了對手intel
但是目前的行銷操作我是認為已經過頭了,真正香的新產品也很難買的到
在筆電的部份(桌機其實一樣)BIOS的完整成熟度都還是落後太多
最基本的OFFSET的運作電壓表參數調整功能都弄不出來(桌機高階版也沒有)
在筆電方面電源管理能力也還是相對比較差,空載時脈幾乎沒有
所以在效能拉升的反應速度還是比intel的產品要慢了一些
在桌機的部份當然你可以定頻在使用,筆電那樣用會很耗電
跑R20是會調用AVX的指令集會大幅拉高運作功耗,這個測試運作功耗最高是55W左右
一般的使用在35W的運作功耗下,經常是可以達到滿核4.3G的滿頻運作
在文書軟體方面的應用,更是經常會出現單核滿頻的4.8G運作時脈
1185G7是INTEL的新製程(10奈米/不輸台積7奈米)和新架構的產品
4C8T滿速4.3G跑R20有2737分的表現
i7-10875的滿速也是4.3G是8C16T是跑4560分,除2是2280
2737/2280=1.20044,有就是說IPC的成長幅度高達20%以上
這樣的實測表現可以證明,INTEL的11代真的進步很多
在那些輕薄本的使用體驗,是可以有相當程度的提升
在35W以下運作功耗的真實體驗,是目前最棒的使用體驗
如果你的使用方式,不是經常需要多核心運算來縮短等待時間的使用方式
你也不玩甚麼遊戲大作的3D甚至光追遊戲
就算有掛手機遊戲也是只有3開以內,11代U版或是H35的筆電
其實是可以給你更輕薄好攜帶,又有全功能TB4接口方便應用
和給你真實最佳使用體驗的筆電
目前酷優化專業服務團隊有多款微星和捷元的筆電可以選擇
了解自己使用方式需要的效能,是更能夠擁有良好使用體驗的關鍵
張貼留言